上帝對潮汕人有兩樣恩賜:一個是經商的頭腦,另一個就是喝茶的基因。鄭少烘就是這樣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潮汕人。
從烏龍到普洱,任督二脈的不打自通。
在徹底投身茶門之前,鄭少烘已經是東莞商業地產領域一名成功的商人。那個時候,單位員工最喜聞樂見的,就是在貨車進出公司的時候,互相談論:“看,老總又買了一車茶回來?!?/span>
鄭少烘笑言在做品牌之前,買茶都是以“車”為單位,“但那時候茶葉便宜,一公斤30~50元,而且也是一邊藏,一邊賣掉,也不算‘瘋狂’?!?/span>
畢竟,身在2000年后的東莞,這個時至今日都是普洱茶氛圍最濃厚的城市。想要在與客戶、合作伙伴茶余飯后的周旋中,避開關于普洱的飲用和話題,幾乎是不可能。
特別是對于鄭少烘,這個從小喝茶的潮汕人,一喝普洱,那就立即“對上了”。
以前中國人喝茶更愛講鮮香,比較少講陳香。但汕頭這個地方不太一樣,滋養了很多老香黃、老藥桔,九制陳皮……的汕頭,這里的品飲基因里,似乎天生就喜歡老味的東西。甚至包括烏龍茶也有喝老的民間基礎。
“像一些老水仙啊,很小的時候記憶里就有老人在喝。還有,小時候肚子不舒服啊,就是吃那個老藥桔,這跟我們的區域飲食文化高度相關,反正我一喝普洱就喜歡上了?!编嵣俸嬲f。
從烏龍模式到普洱模式的切換,就像任督二脈的不打自通
一迷上普洱,就會去獵奇,自覺去查歷史,知道什么是“改土歸流”,什么是“茶馬互市”,什么時候有“貢茶”,有時候還會去找一些老茶人,當然,更會去找一些老茶。
幸運的是,2000年初的普洱茶價格還沒有飚上去,買好茶也比較容易,“我買過1992年的青餅,230元一餅,當然還有很多今天動輒幾萬塊的老茶,那時候才幾百甚至幾十塊一餅?!?/span>
“當然也有當時幾十塊,現在也就漲到一百多的。這種居多?!?/span>
而在2000年~2004年,鄭少烘也毫不避諱地說,主要還是以買香港茶倉的茶為主,“我還專門去逐個考察香港老茶倉,專門去學習濕倉茶是怎么做的,因為那個時間段,人們的普遍認知就是那樣,認為藏茶就是得那么存?!?/span>
那是一個太多基礎知識還沒有在業界形成統一共識的年代,而現在回過頭來看,當時買回來,后來被轉賣或轉送的大多數中,其實真正的好茶并不多?!暗谝?,用料級別不夠,第二,就是沒有真真正正的做茶思想?!?/span>
而商人的敏銳,讓原本只是在“玩茶”的鄭少烘,也從2004年,逐漸開始考慮從商業角度去介入的可能性,“普洱茶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類別,還同時擁有自然增值的金融屬性,這樣的商品類別真的是不多的,可以當成一個長長久久的事業來做?!?/span>
“還有就是,有時候買到不好的茶,會感覺挺受傷的,那么推己及人,我也不想別人買茶的時候,有這種體驗,這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是終身不會消除的?!?/span>
“而從投資的角度說,買一百款茶,起碼有九十款是泡不出來的,很少人知道哪款茶當時45塊錢,若干年后會變成十萬。更多的是以前45塊,現在還是65塊、75塊。所以,我也希望能建立一個普洱體系,它的價格是合理穩定的上漲?!?/span>
2005年,“歲月知味”的品牌成立,鄭少烘正式進軍易武。
選中易武:只看趨勢,不看當下
為什么是易武?很多人都問過鄭少烘這個問題。
21世紀初的易武,其實可以用“蕭條”來形容。沒有大企業,只有些許個體商家,而且都是當地本土的,跟勐海當時這種熱點產區的發展很不一樣。盡管在十幾年后的今天回過頭來看,早在上世紀末,易武就有點復興的“苗頭”冒出。
“1996年到1998年的‘順時興’,1999年到2000年的‘易昌號’,簡單來說就是兩年一個小臺階。但之后2000年到2003年就基本空了,其實就跟產業的發展有關系。因為當時還屬于銷區需求影響產區的時代,只有客戶喜歡了,產區才會去做?;蛘咧苯诱f,那時候不講‘產區’的,只講‘普洱茶’。而在業界還沒有對這個產區的價值、這里的普洱茶的價值形成共識的前提下,它很難成體系地發展起來?!?/span>
盡管如此,但彼時的鄭少烘卻已經對易武的價值,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認知。
“其實選擇易武,原因很簡單,我只看趨勢,不看當下?!?/span>
在鄭少烘的認知中,東方文化講究委婉含蓄,講求中庸之道。就像雖然在某一個特定歷史階段,社會的風氣會偏浮躁偏簡單粗暴,但經過時間沉淀后,終究會回歸中國人最傳統、最主流的溫文爾雅。
“口感也一樣。當大家還在崇尚苦澀濃強口感的時候,我就覺得這種短時間的口感差異,一定會被長時間的趨勢所改變。而我認為易武的茶性,正具有我理解的中國東方的剛柔并濟?!?/span>
鄭少烘一直追求的是,新茶要好,老茶更要好喝?!拔也幌M虏韬绕饋碛挚嘤譂?。就像小孩子是不是非得氣死父母才會成才呢?為什么不能小時候好,長大了更好?”
而從清朝末年開始,作為茶馬古道起點的易武,一度迎來了它的極度興盛時代,一些古董級老茶如福元昌、宋聘號等,還有50年代印級茶的標桿產品,都是出自易武。
可以說,作為一個具備高度文化屬性和歷史屬性的產區,易武,更讓已經對普洱發展史了然于胸的鄭少烘,對未來充滿信心,坐在采訪桌前,他半開玩笑地說:“皇帝都給你背書了,你還不要就是個傻子了,是不是?”
“我什么都不給你,我就給你時間?!?/span>
今天,作為一個已經被公認經典的普洱茶產區,來易武做茶的人已經非常多了。大到建工廠,小到“包棵樹”,從龐大的資本運作,到個體的發燒友……現在的易武,很是熱鬧。
這讓每年總產量不過幾百噸的易武茶,在外界強烈的關注下,難免資源分散。但是這些年,深耕易武的歲月知味,已經構建了很多人無法逾越的“后進入障礙”——比如說,原料的把控,比如說,規模的倉儲。
十余年來,歲月知味花在易武原料上的資金,是以“億”為單位的。1200噸的易武優質茶的倉儲量,是其官方網站今天對外公布的數據。這個數字,已經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概念。
在鄭少烘看來,普洱茶是一種需要通過后期陳化,來證明其全部價值和生產工藝水準的產品。這就讓歲月知味明確了一個最重要的抱負,那就是——成為中國最優質的易武老茶的核心供應商,甚至,易武茶的代名詞。
而關于對易武區域的了解和理解工作,在過去的十年,每個企業都在做,“可能每個企業都了解易武區域現在的口感和特點,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,那就是易武茶三年之后、十年之后、三十年之后,它會變成什么口感,沒有人會比我們更知道?!编嵣俸嬲f。
為了有充分的數據對比證明,歲月知味通過控制新茶進入流通環節的數量,來確保自己的老茶存量,一般“每年的新茶只賣三成,其余的囤在東莞倉庫中自然陳化?!?/span>
當然這個比例并不是機械的?!懊磕曜瞿甓扔媱澋臅r候,我們都會非常謹慎,哪些是暢銷款,哪些是最頂端的但是又有量,哪些是中檔位但是市場反應強烈……我們都會以以往的數據來做參照,再做市場調整。最后我所有要存的產品,一定是從一個長久的銷售來講的。品質、規模、年份、倉儲,一個都不能少?!?/span>
而現在,歲月知味已實現每年的銷售額有60%以上來源于往年茶品。“所以我經常跟我們的合作商開玩笑說,我什么都不給你,我就給你時間?!?/span>
普洱,茶人的最后一站
“歲月知味”,四個字猶如一個預言一樣,印證著鄭少烘這十多年來的商業邏輯和普洱茶觀。
“普洱茶,怎么講……我認為是更需要經過其他茶類之后,才能更容易進入欣賞普洱茶的狀態。
我們潮汕人從小喝茶,至于我,幾乎是所有茶類都喝了個遍了,各式各樣的,綠茶紅茶也喝、大紅袍水仙也喝,但喝到最后,喝到普洱,就基本喝不回去了?!?/span>
“而一餅好的陳年老茶的生成,和人的成長太相似了。普洱就像人的年華一樣,昨天的你很美好,明天的你可能更好,但你永遠回不到昨天這種狀態了。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主張新茶要好,因為你的每一個年華都應該很美好?!?/span>
一個企業的氣質,跟一個企業領導者的氣質有太多的正相關。而在今天的茶企領袖人物中,鄭少烘是少見的“儒商”。他好茶、好酒、愛字畫,寫書法幾十年,又是“性情中人”,為人極其爽快。
對于自己認可的朋友,鄭少烘是不吝于送最好的茶給他。尤其是酒后。所以鄭少烘極少飲酒。但事實上,這位曾經的律師現在的茶人,酒量頗宏。
而酒后,素來儒雅溫和的他也會變得更有潮州人的豪情。他會贈最好的茶給朋友,更會寫最好的行書給朋友。
但他并未覺得這是自己的損失。
畢竟對于控制最多易武原料的歲月知味來說,多一個熱愛易武茶的人,也是多出一個未來知味的知音。
所以鄭少烘說:“我希望未來再過10年之后,所有人要買易武茶,首先想到的就是歲月知味?!?/span>
服務熱線
400-669-1515
關注我們
關注歲月知味微信賬號,獲取更多信息